厂家否认“联合停产保价” 维c行业亟待调整-j9九游会官方登录
您当前位置: > j9九游会官方登录-j9九游会官方网站 > 行业前沿 > 厂家否认“联合停产保价” 维c行业亟待调整

厂家否认“联合停产保价” 维c行业亟待调整-j9九游会官方登录

来源: 中国医药报 类别:行业前沿 2010年10月25日 12:10:00

资讯导读:随着维生素c价格快速下跌,关于该品几家主要生产企业“暗中联合停产保价”之事传得沸沸扬扬。当记者就此向企业及相关机构求证时,“暗中联合停产保价”被明确否认。但是维生素c价格狂跌,对企业及行业的影响已经凸显。

 业内人士呼吁,好产品需要好的发展环境。行业主管部门应严格审批、加强监督和引导,维生素c行业也急需自律,以免重蹈此前的覆辙。

    价格腰斩 联合保价传闻骤起

    9月27日,东北制药发布停产检修公告。公告称,根据公司全年生产经营计划安排和brc(英国零售商协会britishretailerconsortium)认证工作需要,经公司研究决定,9月20日开始对公司维生素c主要生产线进行停产检修,预计停产检修时间为45天左右。

    东北制药表示,此次停产检修为公司结合brc认证需要而安排的年度内对设备的常规检修。但由于今年年初到现在,维生素c价格呈一泻千里之势,业内人士推测,东北制药此举实为“停产保价”。

    今年年初到现在,维生素c价格一落千丈。数据显示,维生素c今年1月份的国内销售价格为每公斤75元,9月初则已跌到每公斤37元。与此同时,出口企业维生素c报价也日益走低。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资料显示,2009年我国维生素c的出口均价为10.20美元/公斤,今年7月份主要出口企业出口报价已经跌破5美元/公斤。

    不仅如此,有消息称,为了停产保价,国内维生素c“五大家”——东北制药、华药、石药、江山制药、鲁维制药已于今年8月暗中达成停产协议。东北制药此次公告停产与这一停产协议直接相关。

    当记者向上述企业的相关人士求证时,该传闻均被否认。华药宣传部有关人员明确表示,华药正配合国家发改委对维生素c行业进行调研和整改的工作,“目前企业正在进行正常的生产经营,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合规合法从事生产”。

    石药集团维生药业的相关人士也坦言,维生素c偏酸性,对生产设备有一定腐蚀。夏天温度过高既不利于发酵,也易感染其他细菌。因此维生素c生产厂家每年七八月间都会停产一段时间,今年也不例外,并无所谓的“联合停产保价”。

    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行业专家乔海利态度很明确地表示,就其所知,行业内并不存在“暗中联合停产保价”的情况。“东北制药明明发布了公告,哪来的‘暗中’之说?其他有关厂家也均表示不清楚‘暗中联合停产保价’之事。”乔海利指出,即使是有企业停产,那也是按照国际市场需求进行生产调整,完全属于企业自主经营行为,无需大惊小怪。

    有专家指出,即便是在去年维生素c价格处于高位运转时,“五大家”也冷静地按国际市场需求来安排生产和出口,第三季度都安排检修,其中东总停产3个月,华药、石药降低产量,2009年1~3季度我国维生素c出口减少了2446吨。

    但面对今年狂跌不止的维生素c价格,“五大家”遭受的压力不言而喻。10月14日,东北制药发布公告称,第三季度由于维生素c价格下跌及原材料涨价,企业业绩预亏将达到50%~100%。

 一哄而上 产业调整势在必行

    维生素c是我国少数没有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产品。数据显示,2008年我国维生素c出口8.5万吨,比上年增长22%;金额达7.4亿美元,同比增长122%;平均出口价为8.69美元/公斤,比上年提高82%,2009年前三季度出口平均价为11.5美元/公斤。维生素c成为我国首个出口金额超过5亿美元的医药产品。

    但是,维生素c似乎无法摆脱“低价——限产——高价——扩产”的恶性循环。据官方统计,每年全球维生素c总需求量在12万吨左右,除了dsm拥有2.3万吨产能外,我国“五大家”共有产能12.7万吨。业内人士指出,维生素c价格之所以能在高位运行长达3年时间,主要原因是“五大家”并未完全释放产能,保持了产销相对平衡,但随着国内企业纷纷上马、扩产维生素c,这一平衡被打破。

    据不完全统计,2009年,郑州拓洋实业有限公司、山东天力药业有限公司、牡丹江高科生化有限公司、山东润鑫精细化工有限公司、安徽泰格生物等企业着手上马了维生素c项目。连一向以青霉素生产著称的河南华星药厂也已上马3000吨的生产线,且仍在生产。与此同时,维生素c龙头企业也不同程度地进行了扩产。据淄博当地媒体报道,鲁维制药已投资3亿元,使其维生素c产能达到年产3万吨,跻身中国维生素c行业“三强”。

    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于2009年底进行的联合调查显示,全国已建、在建和拟建维生素c生产能力合计超过8万吨,预计2010年底维生素c产能将接近18万吨,2012年将超过20万吨。

    毫无疑问,一哄而上、一哄而下是导致维生素c价格大起大落的主要原因,也将给该产业带来重大打击,导致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。对此,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资深专家俞观文担心,我国维生素c产业没有败在国际竞争中,却有可能毁于国内的“自相残杀”。

    应该说,国家相关部门为避免维生素c产业重复建设、产能过剩制定了一些政策。按照工信部《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(2008年本)》,青霉素和维生素c都是国家限制类投资项目;2009年8月,国务院又明令“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”。2009年年底,发改委产业司领导公开表示,针对维生素c产业,发改委将从行业准入、投资管理、贸易监管、违规查处和责任追究等方面,研究制定加强产业运行管理的政策措施。

    “政府需要对行业政策加强执行和监督,从源头上减少重复建设,并及时发布产业信息,加强引导,以避免企业错误判断、盲目上马。此外,行业也需要加强自律。”俞观文指出,企业也要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,防止核心生产技术外泄。

    据悉,发改委将在今年年底前制定出产业准入标准,根据标准审批和建设内外资新增维生素c项目,以应对维生素c产能过剩和价格不稳等问题。

网站地图